野生娃娃魚,又名大鯢,學名為 Andrias davidianus,是一種兩棲類動物,在兩棲動物中要數它體形,屬于隱鰓鯢科,主要分布在長江、黃河以及珠江流域。
一般生活在水流湍急,水質清涼,水草茂盛,石縫和巖洞多的山間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
大鯢生性兇猛,肉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蟲、魚、蟹、蝦、蛙、蛇、鱉、鼠、鳥等為食。
大鯢的壽命在兩棲動物中也是長的,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中國大鯢除新疆、西藏、內蒙、吉林、臺灣未見報道外,其余省區都有分布,主要產于長江、黃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澗溪流中。
中國大鯢原產地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四大區域:一是湖南張家界、江永、岳陽和湘西自治州;二是湖北房縣、神農架;三是陜西漢中、安康、商洛;四是貴州遵義和四川宜賓、興文等地。其他零星分布于湖北鶴峰、恩施,江西靖安、廣西柳州、玉林,甘肅文縣,河南盧氏縣、嵩縣,貴州黔東南,其中陜西漢中被中國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授予“中國大鯢之鄉”稱號。據統計,大鯢自然資源蘊藏量約為9萬尾,以丘陵山區資源量為多,在經濟發達地區由于工業污染的加劇,資源更顯不足。
中國地域遼闊、地貌復雜、河流縱橫、湖泊眾多、氣候多樣,為各種生物及生態系統類型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從而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我國的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森林、草原、荒漠、農田、濕地及海洋六大類型。其中森林是重要的陸地生態系統,她蘊藏了大量的生物物種,是生物多樣性為豐富的生態系統類型。我國的森林類型繁多、功能齊備,對中國乃至全球的環境和氣候都具有特別重要的影響。我國的森林按氣候帶分布從北向南有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暖溫帶落葉林和針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因為人們的貪食,追求不存在的藥用價值,大鯢在三十年前被大量抓捕食用,超大個的大鯢已經消失。所以幾乎見不到笨笨這么大的個體。盡管養殖場的養殖技術日趨成熟,一米左右的大鯢還是不少。但是野外野生的大鯢不多。曾經有大鯢的河流,因為人們的過度捕撈,野生大鯢的數量急劇減少,再加上中小型水電站大壩的建設,開礦引起的河流水污染等原因導致這些河流已經不適宜大鯢的生存,許多地區的大鯢已經消失。殘存的野生大鯢,不少都不得不退縮到溶洞中躲避人類的影響茍延殘喘。為了保護極少的野生大鯢,江西省靖安縣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在全國個發布公告保護大鯢,設立全國個大鯢自然保護區,建立全國個大鯢研究所,而且在2001年將大鯢定為縣吉祥物。而國家在1988年就將大鯢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從二十世紀90年代開始,陸續在江西、湖南、陜西、四川、甘肅、湖北和貴州等地方設立保護區,用來保護野生的大鯢種群和它們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