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檢測流程: 對檢測機構的認證是嚴格按照省或國家計量認證工作程序規定進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步驟: 1、向省或國家計量認證辦公室提交計量認證申請資料(包括: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等); 2、省或國家計量認證辦公室對申請資料進行書面審查; 3、通過書面審查,依據計量認證的評審準則,由省或國家計量認證辦安排委托技術評審組進行現場核查性評審; 4、通過現場評審,符合準則要求的檢測機構,由省或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核發計量認證證書、計量認證機構印章,并上互聯網公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及其實施細則、《認證認可條例》和《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凡是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的實驗室和檢查機構,必須經依法認定。 2008年通過國家認監委資質認定(計量認證)的實驗室共486家(含通過首次評審和復查評審的實驗室,不包括監督/擴項和換證的實驗室);通過資質認定(驗收)復查的實驗室14家,通過資質認定的檢查機構9家。現予以公布,名單見附件,其通過資質認定的具體檢測/檢查業務范圍、檢測/檢查依據標準以其獲得的資質認定證書和證書附表為準。 申請流程 行政主管部門 我國的計量認證行政主管部門為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認證與實驗室評審管理司。依據是《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計量認證/審查認可(驗收)評審準則》。
"計量認證資質"按國家和省兩級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或省技術監督主管部門分別監督管理。計量認證資質與實驗室認可資質不同,他實際上源于政府授權,只對政府和工業部門下屬的國家和省質量監督檢測機構。證書號碼:(2004)量認(國)字(H2402)號, 認可范圍與CNAS認可范圍相同。
計量訂證考核的內容重要是人員的資格(水平)、檢驗設備儀器的準確、精密程度,是否有必要的工作場地和工作條件,是否有健全的工作、管理規程、規章制度,是否有正確的工作依據和檢驗方法等。所有向社會出具公證性檢測報告的質量檢測機構必須獲得“CMA計量認證”資質,否則構成違法。